7月8日下午,在中和樓308召開了學校“十四五”學院(部)規劃專題研讨會。校長劉旺洪出席,黨政辦、人事處、教務處、學生工作處、科研處、研究生院、國際合作與交流辦公室、發展改革辦公室等部門的負責人以及各學院負責人代表參加研讨。發展改革辦公室副主任江萍主持研讨會。
會上,各學院主要負責人依次簡要彙報各學院規劃的核心理念、重點目标和重大措施。各參會職能部門負責人結合新一輪任期目标考核工作,分别對學院的“十四五”規劃提出指導性意見與建議:如學科建設上,學院的學科建設要站在學校總體的規劃角度來編制“十四五”規劃,強化一流學科意識,要體現系統性,注重對學校學科建設的貢獻度;在師資隊伍建設上,要全面梳理學院師資現狀,推動定崗定編工作,優化師資結構;人才培養上,要立足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标,做好“審計+”與“+審計”的融合,進行專業調整改造,更新教學内容,并以新時代的教育評價導向提升課堂教學效果,做好教材建設。
在聽取各學院規劃的彙報及與會人員的意見建議後,就學院規劃工作,劉旺洪首先提出四點具體要求:其一,規劃的文本體例要保持一緻,符合學校規範要求;其二,要把握中央、教育部、江蘇省及學校“十四五”規劃的精神,關注高等教育新情況、新趨勢、新變化,及時體現在學院的規劃中;其三,學院的領導班子要快速進入角色,深入研究,創造條件召開全院範圍的研讨會、務虛會,将規劃做實,确保規劃的可行性,并能逐年細化落實;其四,學院的規劃要在學校總體規劃統領下謀劃發展。
其次,劉旺洪提出,學院規劃工作要在分析學校發展主流的前提下謀求各版塊的發展。當前學校的學科建設已由粗放式發展向内涵式、高質量發展轉變,各學院要科學定位,堅持有所不為有所為,有計劃、有組織地開展學科建設,堅守審計特色,以審計為核心拓展學科邊界,共同将審計和會計按一級學科标準進行建設;在學院的科研方面,要将個性化、分散性的科研引導為組織化的科研,并注重科研對人才培養、學科建設及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;在信息與數字化發展上,要重視信息化、數字化發展,構建富有活力學院的新模式,在保持南審特色的基礎上體現時代性;在隊伍建設上,教學團隊與科研團隊要整合起來,建立和諧發展的合作氛圍,同時,學校要從人事制度上體現對教師的人本關懷,激發責任擔當的動力;在教師發展定位上,教師要在融入南審建設大格局中定位自己的發展,突出對南審的貢獻,深化師生情感,強化良好持久的師生關系,擔當立德樹人的主責;在社會培訓服務上,學校已出台系統的管理制度,繼續教育學院與各教學學院要積極合作,将社會培訓工作規範化、專門化,打造南審培訓品牌;在國際化方面,要做好“一帶一路”國家審計的研究工作,積極籌劃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建設,将聯合國審計人才整合起來,為聯合國審計研究組織強大的團隊,承接國際機構的審計項目,推出一批有重要影響的南審專家學者走向國際審計學術舞台。
最後,劉旺洪還就一些學院的規劃分别給出了具體的指導性建議,并強調,在學校處于内涵式發展,邁向高水平大學建設的關鍵期,各學院隻有堅持“有所不為”下,才能“有所為”,才能圍繞“十四五”既定目标做到重點突破。